早上十點半,頭頂上的太陽正烈,陽光灼人,姜佳妤(強妮)和馬祖東莒大浦Plus團隊的夥伴正在整理荒廢20 多年的養雞場,由於工人難找,強妮拿起電動水泥破碎機往地上的水泥直打下去,噠!噠!噠!震耳的聲音掩蓋樹上的蟬聲和鳥叫聲。這只不過是強妮在大浦Plus的日常勞動之一,就像這個島形塑東莒人的個性一樣,在東莒工作生活一年多的強妮,不知不覺中同時扮演多個角色:參與養雞場整改建的、是藥草植物的採集者、廢棄物回收者,她覺得這個島的資源非常豐富,可以讓她實踐之前在台北工作時無法做到的事,並且不斷的激發出新的有趣想法。
強妮是台南下營人,她開始注意到馬祖是從2012年馬祖博弈公投開始的,2012年對於和馬祖有所連結的許多人都是重要的一年。同一年引起許多人對馬祖的關注,也同時是許多返鄉青年回來馬祖的時機。同樣是這一年的暑假,強妮因緣際會的找到馬祖的打工換宿工作機會,自此開啟馬祖與她的生命連結。2019年4月,強妮和她的夥伴進駐東莒大浦聚落,『這裡的人給的舒適度還有整體空間可以運用的舒適度,總總加在一起,促使我會一直發現新的有趣的東西。』
強妮個子高挑,最常看到她的樣態,就是揹著一個看起來比她更大的藍色購物袋。東莒島小人少,她不是揹著購物袋到村子裡購物,但是卻帶著shopping的心情去曠野之中或是海濱之上採集艾草、蔓荊、茵陳蒿等植物作為日後上課製作藥膏、藥草包或是將艾絨捲成條,把茵陳蒿曝曬作為驅蚊使用、或將採集的植物妝點空間。在東莒的資源回收場也可以看到她在大家無預期的地方挖掘寶貝,找尋可以再利用、再創作的素材。不同於外界對於東莒物資缺乏的刻板印象,強妮說,曬草、撿拾廢棄材料再利用,或是這裡的海玻璃、鐵鏽物件、燒陶的紅土,材料多元,而且只要走路或是騎個幾分鐘的摩托車就可以隨手取得。『這邊的資源超級無敵豐富!』, 『你去台灣哪裡可以找到燈塔的門板啊!』別人眼中的廢棄物在她的眼中都很美,或是可資利用。
強妮和她的團隊夥伴最近忙著將荒廢20多年的養雞場重整成食農基地,希望營造一個天然的養雞生態。她說,島上居民長期食用從台灣運來的雞蛋,新鮮度低,她們希望將來可以生產新鮮的雞蛋,此外並計畫增加土窯和藥草小舖,友善的使用自然的植物和大地材料,並從中實驗想法的可能性。
端午節過後,東莒的日照越來越強烈,這種天氣很適合曝曬強妮採集到的藥草,但是工作繁重、壓力大、天氣又濕熱,讓強妮蕁麻疹再度復發,身心都煎熬。不過,強妮說,她很慶幸在東莒有個很棒的團隊,夥伴的想法相近,在撐不下去的時候彼此可以拉一把,在各種不同的狀態或是遇到瓶頸時找得到對的人,找到對的解決方式。她希望待在東莒期間好好利用得來不易的資源,不管是植物採集、木作、漁網編織,或是做島上生活紀錄,讓大家感受小島的可愛的人與不平凡的日常,『以永續生活為主軸,與自然共生,採集現成資源做各種實踐』,這是她對於在東莒長久生活的嚮往。







from 新頭殼要聞 - 生活 https://ift.tt/38Gz15t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